這段影片拍攝於民國60年(1971年)3月12日,當天上午在台北市圓山隧道東側,總統府參軍長高魁元代表總統蔣中正,種植了一顆翠綠的龍柏樹,以紀念國父逝世46週年暨植樹節;中央軍政首長有副總統嚴家淦、司法院院長謝冠生、監察院院長李嗣璁、考試院院長孫科、立法院副院院長倪文亞,及何應欽將軍等人,均參加植樹活動,除了紀念國父的豐功偉業,亦提倡造林保林,以擴大植樹節之意義。同日,台灣省各界紀念國父逝世46週年暨60年度植樹節大會於苗栗縣中山堂舉行,大會由台灣省政府主席陳大慶主持,陳主席於會中要求大家造林、普遍植樹,以美化環境、綠化台灣,共同為國家建設而努力;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李煥與苗栗縣縣長黃文發,也在會中發表演講,勉勵與會人士;會後,陳主席率領林業有功人士赴明德水庫植樹紀念。
1925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抵北京後,隨即病發住進協和醫院治療,經西醫診斷為肝癌末期,同年3月12日9時30分,孫中山先生逝世,享年59歲。
1929年,國民政府北伐成功之後,當時的農礦部呈請行政院,鑒於孫中山先生生前積極倡導國家造林運動以改善民生,明訂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之日)為中華民國的植樹節。於是,行政院通過「植樹節舉行造林運動辦法」,通令全國實施;每年到了這一天,便全國擴大舉行造林植樹運動,以實際行動來遵行國父遺訓。
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
1964年,在國父百年誕辰(1965年11月12日)即將到來之際,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之偉大人格及革命行誼,並發揚其思想學說,我國政府開始籌建國父紀念館。
1965年11月12日,蔣中正總統親自主持奠基典禮,翌年公開徵圖,名建築師王大閎之設計圖樣入選,後又遵照蔣中正總統之指示在外型上加強中國建築的特色而修正設計;最後,由毅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承造完成主要工程,並於1972年5月16日舉行落成典禮。
1975年4月5日,蔣中正總統病逝,4月9日移靈至國父紀念館供民眾瞻仰遺容。
1978年5月20日,蔣經國在國父紀念館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總統。
國父紀念館原隸屬於台北市政府,1986年7月改隸屬教育部,並合併台灣第一位女建築師修澤蘭設計,位於陽明山的中山樓,機關名稱從「國父紀念館管理處」易名為「國立國父紀念館」。
2012年5月20日,國父紀念館改由文化部管理,而陽明山中山樓則改由教育部所屬的國立臺灣圖書館管理。